x
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中教育联盟 > 规划章程 > 正文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横向、纵向)教育联盟三年规划 (2021~2024年)

作者:日期:2021-11-26点击:

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教基〔2020〕7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相关工作的通知》(苏府办〔2021〕26号)文件精神,着力古城教育资源优化和质量提升,提高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和教育服务能力,发挥名校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根据《姑苏区基础教育联盟化办学实施方案》(苏教〔2021〕7号)精神,成立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横向和纵向)教育联盟。为了进一步明确教育联盟发展方向,特制定三年(2021年~2024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优化办学机制,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品质,激发办学活力,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提升,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显著增加,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让学生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一)发展规模

1.成立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教育联盟,即横向教育联盟。成员学校包括: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金阊新城校区、苏州市第六中学校(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苏州市第四中学校(苏州市桃坞高级中学)。

2.成立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教育联盟、苏州市振华中学教育联盟、新苏师范附小、平直教育联盟、沧浪教育联盟纵向衔接联盟,即纵向教育联盟。成员学校包括:高中校(3所):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苏州市第六中学校(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苏州市第四中学校(苏州市桃坞高级中学);初中校(3所):苏州市振华中学校、苏州市觅渡中学校、苏州市南环实验中学校;小学校(11所):新苏师范附小、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苏州市南环实验小学校、苏州市盘溪中心小学校、苏州市姑胥小学校、苏州市湄长小学、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苏州市带城实验小学校、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校、苏州市昇平实验小学校、苏州市杨枝小学校。

(二)发展目标

以“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学段衔接、协同发展”为方针,充分放大名校示范辐射作用,优化提升古城教育资源和质量,提高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和教育服务能力。以三年为目标规划期(2021年10月~2024年10月),未来三年期间,以横向和纵向教育联盟为基础,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柔性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场地共用、学校办学文化生成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品质,做到“整合共享,融合共生”。

横向教育联盟以“新课程下共建共融”为主要抓手,实现“管理共建、师资共配、研训共联、课程共享”,不断提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水平。

纵向教育联盟以“立德树人学段衔接”为主要抓手,实现“文化共育、质量共升、学段共进,发展共赢”,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通过三年努力,促使教育联盟向文化型、共享型、研究型、衔接型、示范性迈进,使每个成员校在教育联盟的共创共生机制下,建设成为面向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优质学校。

  • 主要任务

  • 提升联盟声誉,促进高端发展

1.聘请专家团队,确保高端发展

建立三级智库。聘请省内外专家,组建智囊团,高位构建,高端引领,形成第一级智库,为教育联盟发展和联盟项目建设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支持。教育联盟理事会为第二级智库,承担教育联盟决策与规划、协同与统筹功能。联盟项目工作小组为第三级智库,建立工作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教育联盟项目的设计实施、总结推广。

2.加强年度规划,建立联席制度

召开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定期组织联盟理事会会议,明确年度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统筹协调教育联盟内各学校的教育教学、师资调配、后勤服务等工作,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盟建立“五个一”工作制度,即一个章程、一套管理制度、一个三年发展规划、一份学年工作计划、一个协同攻关项目方案,形成教育联盟建设的核心愿景和路线图。同时,在教育联盟运行与治理、课程共开与共建、教师交流与发展、课堂教学与教研、资源管理与共享、办学特色与成效、质量监测与评价等七个方面,细化落实要求。

3.制定联盟章程,有序推进发展

建立联盟章程编制工作组,制定适合教育联盟内学校普适性、个性化发展的开放式联盟管理章程。不同层级制度都要从传承、完善、创新、求异等维度去思考和建设,顶层设计注重融合性,个性制度注重差异性,操作办法注重协同性。

  • 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4.传承文化积淀,构建联盟文化

在尊重联盟内学校各自文化积淀与传承的基础上,探索联盟共同文化,创建文化品牌。各学校要努力建设并完善已有的学校文化品牌,更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有益做法,从办学理念、育人模式上探索并形成教育联盟的文化主色调,最终形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共同认同的联盟文化品牌,推动联盟的高层次发展。

5.携手红色育人,探索党建共联

建立党建共联交流制度,定期分享成员校党建特色品牌,联合开发“书记项目”,建立党建课题、党建微课题,在不同学段学校中分工协作,共同推进;深入挖掘学校红色资源,形成红色育人新磁场;探索工会组织、教工团支部、中学生业余党校、中学生业余团校、少先队工作联合创新机制。

6.坚持五育并举,实施素质共育

坚持五育并举,深化协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构建适应时代需求又具有苏式风范的素质教育模式。挖掘“入学周”“入学月”“入学季”活动资源,拓展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时空。加强不同学段学校间艺体交流,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积极发挥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在艺体方面、苏州市第四中学在空乘礼仪方面的引领,加强校际之间的艺体交流。探索联合举办艺术节、新年音乐会、体育节、诗会等。积极探索新时代“大手拉小手”劳动教育新方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项目引领发展,横纵学段联动

7.创新学段衔接,构建培养通道

探索跨学段有机衔接,实施大学区辐射优先政策和幼、小、初、高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机制。打破姑苏区内教育市属和区属办学体制壁垒,融通区属小学和直属中学资源和培养通道,创新初高中培养实验项目向小学的延伸,促进姑苏区属公办小学与市直属初中无缝对接。建立完善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严格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推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直接升入初中、高中就读。探索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学生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形成特色人才成长绿色通道。

8.立足课程改革,探索联合教研

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为引领,以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为抓手,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研,积极探索“联合教研”“专题教研”,组织“课堂教学大会”。相同学段之间的联盟学校,每年进行一次“联合课堂教学实验与展示”活动,每月进行一次集中“联合教研”,倡议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共生共长,取长补短。

9.开发跨校课程,建立共享体系

成立课程开发工作组,以教学、教科和课程开发为核心。探索“高中先修课程”“初中先修课程”的跨学段实施,充分发挥高学段优势与特色,提高辐射影响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发适合学生个性特点、兼顾学段贯通的形式多样的优质校本课程。横向联盟内共享大学先修课程,积极发挥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艺术教育的引领,探索艺考生的跨校研修模式,发挥十中金阊校区体育特长生培养的优势,探索体育生的跨校选修模式,发挥四中空乘特色课程优势,探索空乘人才的跨校选修模式。

10.完善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拓展省苏州十中科学创新基地的使用功能,完善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机制,辐射联盟内青少年科学教育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培养,以组织选拔参与青少年创新人才拔尖培养计划和相关学科类奥赛为抓手,形成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的团队优势,共同提升不同学段学科赛事项目的参与度和美誉度。充分运用“北京大学数字阅读课程”“苏大先修课程”“诗歌教育课程”“江南织造文化课程”“人工智能课程”“CIE创新课程”“六中艺术课程基地”“四中空乘课程基地”的成果,探索不同学段间学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 打造名师团队,提升教学水平

11.建立交流机制,灵活使用人才

探索建立“市区管、联盟统、学校用”的教师管理机制。建立教师编制和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探索联盟内教师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联盟内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交流,探索区域内学段间及高中校教师柔性交流机制。

12.探索集群培养,建立教师智库

完善联盟内师资培训机制,形成市区级培训、联盟培训、校本培训的教师培训新架构。通过联盟内师徒结对、跨校教研、名师工作室及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等方式,盘活联盟教师资源,使联盟成为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孵化基地、骨干培育基地、新教师成长基地。组建教育联盟教师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强化教师发展机构专业引领力。规划青年教师成长目标,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建立教师智库,打造优秀教师群体。以评价促改革,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为教师队伍赋能。

三、工作思路

(一)规划设计阶段(2021年10月)

成立教育联盟理事会,产生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制定教育联盟章程,举行教育联盟成立大会,从而推动教育联盟成员学校的集群发展。根据教育联盟和各学校实际,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1年11月~2023年12月)

教育联盟成员学校按照教育联盟章程,认真遵守联盟内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日常管理,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推进教育联盟办学取得新成效。

(三)总结推广阶段(2024年1月~2024年12月)

对教育联盟办学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完善教育联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组织教育联盟办学总结推进会,提炼典型经验,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教育联盟办学体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横向、纵向)教育联盟三年规划.docx